第148章
在东武王宣布与朝廷作对的时候,他的任务就差不多完成了。
仅剩的作用就是用他的死来激化他手下人的矛盾。
过去的一年里,在陆流和林二秋兰的努力之下,红云教和东武王的势力内部都洗牌了好几遍。
平均每个月都要死一个叫得上名的头目。
东武王手下的将领,甚至只有齐禄还是老人,其他的全是后来上位的。
这些后来上位的人,一边不舍得手中的权势,一边担心自己步上前辈的后尘,每一个都拼命揽权,积累资本。
过去他们可能是为了自保,但在东武王死了之后,他们就很难抵抗自立门户的诱惑。
关于东武王之死,毫无疑问,主谋是来和州“为湘州筹集过冬物资”的晏怜。
负责执行的是故意追了东武王一路的李四,以及萧云让晏怜出事了可以去联系的那一群夜国暗卫。
选择配合推动事态发展的是陆流。
以及正在州府的谢逸。
谢逸这一年的经历也算丰富多彩,他先是冒充行商,在随郡收集红云教的信息,帮助林二和秋兰混入红云教,并快速混上小头目的位置。
然后离开随郡,为李四当了一段时间的军师。
在他的帮助下,李四才将从会州边疆募集的军队悄无声息地运到柳平县来。
等一切都准备妥当后,他又恢复了行商的身份,在州府做生意,并且在杨英蕤的帮助下,伪装成一年内就从小商人身价翻十倍成为大商人的样子。
结交了不少想发财的权贵。
他一边答应带他们一起做生意,收走他们的投资,一边以“需要一些时间等待收益”拖着这些人,将自己与他们的利益牢牢地绑在一起。
那些收下的钱,一部分用于继续营造他大商人的假象,一部分用于假装收益。
大部分都被他送到太子手中了。
在不断累积的沉没成本下,那些人对谢逸的在意程度比对自己老婆还深。
所以谢逸虽然不在官府,却对官府的事情十分了解。
东武王造反的消息传来时,他就密切关注着和州官府的消息。
和州的官府,对朝廷可也称不上喜欢。
甚至对太子还有些记恨。
和州现今的刺史魏林,虽是被太子擡上的刺史之位,但也遭过太子威胁,其身后的魏氏也因为那迷信道士的魏度而遭到清洗。
当初的那一场和州官场大整顿,和州四大家族无一幸免。
在朝廷的高压下,他们会选择老实配合。
现在与他们近在咫尺的东武王造反,且在扎眼之间割据了随郡,对他们的威胁迫在眉睫的同时,也给他们提供了另外一个选择。
那就是——要不要跟着反?
“和州虽然不比会州和湘翰这些大地方,却也比坊州苍州这些地方好得多,如今天时已顺,修养几年生息,就能恢复过来,要是打仗,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缓过气来。”
“我们若是投了东武王,至少州府,浦郡历县,柳平县和随郡能够保全。那平渠县的百姓皆对太子唯命是从,我们保全不了也没办法。”
“东武王下一个就要打柳平县,那边是什么情况大家都明白,抗不了多久就会被拿下,届时,东武王坐拥两县,历县,浦郡乃至于州府都会受到威胁。这可都是咱们的老家啊!”
“若是能割据一周,就能自募军队。当初为了救和州的天灾花费了多少粮食钱财,各位都历历在目,如今湘州水患,只会耗费更多,还没有收成,朝廷未必有能力派兵前来。”
“天子如今彻底不理朝务,却不准太子拿虎符,太子要调兵也会很难。”
“可以一试。”
在大多数人都同意之后,少部分不想上贼船的人也不能再保持沉默。
否则他们就会最先被清除异己。
谢逸抓紧时间吃了顿晚饭,刚让人把盘子收下去,就有人来邀请他上魏府做客。
在东武王造反的消息刚传过来时举办宴会是很不合时宜的。
但理论上讲,除了官府的人之外,还没人知道这件事。
所以谢逸也装作寻常的模样,先是发表了受宠若惊的言论,然后整理了衣冠,坐上来接自己的马车,前去赴这场鸿门宴。
魏府的夜宴来了许多人。
书趣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