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1章正文完结
这几个月里,谢攸在打理族务,为可能的上京做准备。
他们谢氏,虽不至于说“全族皆系于一身”,但也确实很多事情都要他安排和决定。
在权利交接得差不多的时候,重新散权是很费时费力,也得不到支持的。
这期间他也想过,有没有什么办法,能够让杨谷答应把女儿嫁给他。
答案是几乎没有。
因为人家的需求一直很明确。
钱财利益不缺,人手也不缺,如今在商业上也畅通无阻。
只有一点是他想要的,那就是权利。
而这正是谢氏一直以来放弃和回避的东西。
御史大夫倒是手中有权利,还没有在新旧两朝交替的时候,被踢下去。
但总不能让他大伯给杨谷上位,他还没有失去理智到这份上。
所以,如果想让杨谷满意,他就只有入朝这一条路可走。
入朝。
几乎没有在他的规划中出现过。
考虑到这里,就不得不考虑一下两人的感情,审视自我。
谢攸的一生非常顺遂,出身上佳,亲人和睦,天赋卓越,几乎没遇到挫折。
所拥有的,他会珍惜。
尚未得到的,他没有太多的执念。
或许是人活在世上终究不可能无欲无求,也或许是难得的才值得动心,他少数几次动了占有之心,都难以得到。
“或许,我应该放手,这样对她对我都好。”
谢攸的三叔眼露欣喜:“所以我的鹦鹉不用送了吗?”
谢攸:“昨日的棋我已经赢了。”
三叔:“快滚,我行李都给你收拾好了。”
谢攸没说话。
谢三叔连叹了好几声气,说:“你这孩子从小就懂事,没怎么让我们操过心,也把弟弟妹妹照顾得很好。难得犯几回犟,我们又怎么不愿意包容呢?”
“我们也还没老,从前是怎样,之后还是怎样就行了。你想找个喜欢的姑娘也不容易,快去吧。”
谢三叔将自己的宝贝鹦鹉塞到谢攸的手中,闭了闭眼睛,又说了句中肯的话:“爱之深者,无法忍受其受一丝欺辱轻慢,你是如此,你的爹娘亲眷也是如此,少带她回来吧。”
很难好好相处就尽量少接触。
谢攸点点头,从桌上取出一叠账本与他交换:“这些还是劳您看顾着。”
才轻松了不到一年的谢三叔:“要不这媳妇咱还是不娶了吧?”
谢攸已经转身离开了。
再度进京,京城的天差地别令他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。
街道还依稀是上次重建的街道。
但街口摆桌子的人不再是算命的道士,而是穿着衙门制服的年轻人,以及身着对襟长衣的女子,招牌上写着“问路寻所”,旁边的板子还画着简单的示意图。
由于大多数人都不识字,还有人在旁边口齿清晰地不停重复重点:“京衙在白鹤街,房牙在妙真街,短工长工招聘在糖雪街,东市有异域商队,西市有车马出售……”
“举子的住所在京衙可凭证件调出,具体职位的就职测试要求也在京衙公告……”
从外地赶来京城寻亲或是谋生的人原本还有些局促茫然,不知道自己要去何处,听到这些话之后不由驻足,仔细听了会儿后恍然大悟。
看过板子上的路线,又问了句桌后的两人,便各自奔向目标。
谢攸路过的时候,还被塞了一本小册子。
册子上写着“防诈骗宣传及律法普及”,里面印着各种骗术科普以及遇到各类突发情况该如何应对。
还夹带了一些新推行的律法。
他恍然意识到,廷尉府的律法已经修完了“居业”的部分(相当于民法),并且在以京城为试行点。
无论是立法的效率,推行的巧妙迅捷,都值得令人佩服。
他将册子递给箬竹,也没上马车,干脆在街上步行。
既然决定入朝,自然也得看一看,当今的天子值不值得他尽忠。
过去他是觉得不值的。
因为那时的太子时常会用一些有违纲常,损德欺人的手段(比如在针对苏丞相的时候,也比如盗帝陵,还有故意让二皇子去澄县带着一批人遭罪等等)。
不太正派。
太子,月贵妃乃至于几乎不管朝事的国师,行事做派都与端正无关。
坑害政敌,大搞内斗,处事狠绝。
剑走偏锋之人,终会进入歧途。
还有一点最令他警惕——太子他什么人都收。
上官迟就算了。
晏怜那种人居然也会得到重用。
听说陆流都入朝了,现在跟晏怜一块待在御史台,每天都在为“如何使自己的业绩超过对方”而勾心斗角。
两人所过之处,没有一个人敢站在边上。
谢攸一想到自己要跟那群妖魔鬼怪共事,就觉得眼前发黑。
但转念一想,这些人到现在也没闹出太大的乱子,而是乖乖地给天子当利剑,天子也实在是厉害。
不看行为和过程,单看结果,其实每一件事都被处理得很好。
是在为国为民,救世救人。
新帝在登基掌权之后,所采用的手段,抛去与先帝有关的部分,其实也还算光明正大,没有故意为难人。
看着眼前喧闹但不混乱的市集,以及行人脸上的笑容,谢攸渐渐说服了自己。
也下定决心去见心中所想之人。
结果敲开朱鸾巷的某家大门之后,接见他的只有臭着脸的夜无明。
“阿姐不在,她已经很久没来了。”
夜无明冷漠地通知完,又忍不住抱怨了句:“她安排这个伴读来陪我,还不会让我一个人待着……看着温和懂事乖学生,实际上根本不是什么好人。”
在夜无明身后不远处,一脸淡定的袁衍朝着谢攸行礼:“我的前主子托我向您带一句话。”
“除非入宫,不然您是见不着想见之人了。”
谢攸一惊。
他没收到任何有关于天子选妃,或是册立妃嫔的消息。
她为何会在宫中?
面对他的疑问,袁衍表示晏怜只让他带了这一句话,没有别的解释,让他去杨府问问。
谢攸便转道去了杨府。
也见到了杨谷和杨虞,但两人都没能给他一个准确的答复。
杨虞:“听闻陛下要减少内侍太监,册封几位女官在前朝后宫之间走动,传达政令,可能是与此事有关吧。”
杨谷心中其实是很愿意有谢攸这种女婿的。
可惜那不是他的亲女儿,而且脾性又霸道,要是知道他借着这个关系跟谢氏套近乎估摸着会生气,便满怀遗憾地跟谢攸保持距离。
而在谢攸看来,杨谷的疏离态度就是对他这个女婿人选的不满。
他礼貌地告辞,心情糟糕地离开。
几乎是片刻也等不下去,立即去了大伯他家。
御史大夫接过他递过来的策论,最后确认了一遍:“你当真要入朝?”
谢攸郑重地点头:“我不会后悔,或者说,侄儿如此选择,正是为了不后悔。”
“你想好便行。”
清晨。
萧云闭着眼睛听着漏刻的声音,积攒起床的勇气。
估摸着到点了,便猛然睁开眼睛,掀开被子下床洗脸刷牙穿戴衣服,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早起全套。
然后闭上了眼睛缓一缓精神。
此时身侧的女官正用清脆悦耳的声音为她讲解今天的要务。
“……御史大夫递了请安折子,中间夹着一封策论,似乎要是举荐自家侄子……”
萧云猛然睁开眼睛。
“什么时候递的折子?”
“昨天酉时。”
“怎么现在才说,快,将折子还有策论都拿过来。”
君千颜有些茫然,不知道她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应。
陛下不是不喜欢举荐制,前不久才接连斥责了好几位想要举荐自家子侄的大人么?
心中疑惑,并不耽误她办事。
在萧云戴好冕旒后,折子就送到了她的手上。
御史大夫用闲话家常的口吻,在请安的折子中提到了自家侄子之前写过一篇策论,与圣上最近忧心的“人口普查”问题有相近之处,已随奏折附上,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,开阔思路的作用。
好好好。
就喜欢这种推举人的方法。
萧云本来打算的是,就算御史大夫举荐谢攸的理由是“这孩子很孝顺”她也闭着眼睛夸奖。
结果不愧是她看上的男人,一出手就是这么有水平的文章。
还没入职就有了给她打工的觉悟。
她打开策论看了两页,但因为脑子不太清醒,逐字逐句地看了,但几乎没有记忆重点。
如看。
“好好好,真是好文章啊。”她闭着眼睛夸奖了几句,决定先去上朝,“放到我书案的正中间,等下朝了之后我再仔细看。”
君千颜见萧云双手拿着策论交到自己的手上,也忍不住拿出十二万分的小心,捧着它朝前殿走过去。
萧云上了朝,听着底下的臣子你来我往地扯皮,穿插着上官迟等人的拱火,看着笑话,逐渐清醒过来,准备主持公道。
她:“人口与粮税挂钩,清查户籍这事儿归治粟内史管。”
现任治粟内史露出想死的表情,视死如归地跪到地上,表示:“微臣无能,初任此职,不知此事该如何下手。”
治粟内史的位置他待了不到两年,但税收这块有多大的猫腻他心知肚明。
通过查税去查人口,查不出东西来皇帝要砍他,查出东西来,他更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。
“此事不急,朕心中已经有数,爱卿先去将各州送来的账册上各家名下的田地统计出来,留着之后用。”
萧云大手一挥,就给治粟内史添加了需要加班一个月的工作量。
除了哭丧着脸的治粟内史之外,众大臣察觉天子今天似乎心情不错,于是有人大着胆子开始旧事重提:“陛下守孝百日已过多日,可以开始考虑选妃了……”
萧云:“爱卿怎么知道朕收到了一份有关于清查户籍的策论?”
对方:“……这个,君为国父,后为国母,二者相辅相成,才能治理好国家……”
萧云:“爱卿怎么知道御史大夫给我推举了一位极佳的人才?”
“……陛下!繁衍后嗣亦是天子的职责,天子有后继之人,江山才能稳固啊陛下!”
萧云:“着封云穆谢氏长子谢攸为内阁学士,明日起入朝办事,好了,就这样,散朝。”
劝选妃的大臣:“……”
他垂头丧气,迈着沉重的步伐朝殿外走去。
上官迟凑过来,贱兮兮地说:“大人知道陛下不爱听这个,又何必非要说?看吧,陛下都开始答非所问了。”
不远处的晏怜露出意味深长的目光,心想:这可不是在答非所问。
带着“世人皆醉我独醒”的孤高感,他转身离开。
书趣阁